1、《立秋偶作》
宋•苏辙
十年忧患本谁知,惭愧仙翁有旧期。
度岭还家天许我,斸山种粟我尤谁。
秋风欲践故人约,春气潜通病树滋。
心似死灰须似雪,眼看多事亦奚为。
【赏析】十年的忧患,原本谁能了解?我为自己的愧疚,觉得对仙翁有了以前的承诺未能兑现。度过了高岭回家,是上天许可了我。砍伐了山上种植庄稼,是我自己的努力。我要问,还有谁比我更努力?秋风吹来,我心中思念着故人的约定。春天的气息悄悄地滋润着患病的树木。我内心的痛苦像死灰般沉重,但我外表必须像雪一样纯洁。眼睛看着多种多事,我又能为这些烦恼做什么呢?
诗人表达了对过去十年中困难与忧虑的体验,感到对仙翁有未兑现的承诺而愧疚。他回家种植庄稼,虽然努力但感到不知道比谁更辛勤。诗人思念故人的约定,而春风却带来新的生机。他内心矛盾,感觉心灵已死,却必须外表无瑕。对于身边的多事之事,他感到无可奈何。整首诗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困惑。
2、《立秋后》
宋•苏辙
伏中苦热焦皮骨,秋后清风濯肺肝。
天地不仁谁念尔,身心无着偶能安。
诗书久为消磨日,毛褐还须准拟寒。
谩许百年知到否,相从一日且盘桓。
【赏析】伏中炎热,烈日下使人皮肤焦干,骨头也感受到煎熬;及至秋末时节,清风吹拂,悦人心神,舒展肺腑,润泽肝脏。天地间似乎没有仁慈之心,谁会怜惜你?在这世间,身心没有着落,偶尔能够得到安宁。经过长久岁月的流逝,诗书学问也被时间所消磨,毛色的衣裳仍需准备迎接寒冷的时节。妄想许下百年的宏愿是否能实现?与其去考虑未来的事情,不如暂时停下脚步,一天一天地盘桓于眼前的事物中。
此詩以描写炎热夏季与凉爽秋季的感受为主,抒发了人生无常和短暂的哲理思考。作者提醒人们不要过于奢望未来,而是应该安于当下,享受眼前的宁静与安逸。
3、《立秋》
宋·方岳
秋日寻诗独自行,藕花香冷水风清。
一凉转觉诗难做,付与梧桐夜雨声。
【赏析】秋日独自寻找诗篇,藕花散发淡淡清香,水风凉爽。感受一丝清凉,心中难以铺陈诗文,便将思绪交予梧桐树下的夜雨声。全诗写秋日寂寥中的寻诗之旅,描绘了清新的自然景色,抒发了写作困难时的心境。
4、《立秋二首 其一》
宋•张耒
西风嫋嫋木飕飕,身在江湖北岸州。
自古楚人词最好,为君重赋竟陵秋。
【赏析】西风吹拂着树林,发出沙沙的声音,我身处江湖的北岸州。从古至今,楚地的词作一直被誉为最优美的,我愿为您写一首描写竟陵秋天的重赋诗。
这首古诗《立秋二首 其一》是张耒的作品,以婉丽的词句描绘了立秋时节的景象。诗人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秋天的氛围。
首先,诗人以“西风嫋嫋木飕飕”来描写风的轻柔和树叶被风吹拂的情景,这种形象化的描写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微风拂过的清凉。接着,诗人提到自己身在“江湖北岸州”,将自己的位置融入了自然景色之中,增强了诗意的情感。
诗的下半部分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情感,他称“自古楚人词最好”,强调了楚地文化的独特性和诗歌传统。最后一句“为君重赋竟陵秋”表达了诗人为君重写竟陵秋天的诗歌,展现了他对秋天美丽的景色的珍视。
5、《立秋二首 其二》
宋 •张耒
对酒聊同楚人醉,哦诗惟听越吟声。
洞庭北岸孤城下,落月西风听晓莺。
【赏析】古人饮酒时,一同畅谈着楚地的风土人情,兴致高昂地醉酒作乐。啊,对于诗歌,只是聆听着优美的越调吟唱。在洞庭湖的北岸,有一座孤立的城池底下,落月和西风一起,聆听着清晨的莺鸟啼鸣。
这段古文描绘了古人在饮酒作乐时与楚地人共同畅谈,听着美妙的越调吟唱。同时,它也描绘了洞庭湖北岸的一座孤城,夜晚落月时,西风吹拂,清晨时还能听到莺鸟的鸣啼。
这首诗以”立秋”为背景,描绘了秋日夜间的景象和情感。诗人与友人共饮美酒,畅谈江南越地的风光和抒发诗意情怀。酒后倾诉,使得诗人对诗歌有了更深的感悟。洞庭湖北岸的孤城,月色渐落,秋风习习,此时正是聆听晓莺鸣唱的时刻,诗人的心情也被渲染得更加深沉和宁静。整首诗以美景、美酒、友情和诗歌为主线,以秋天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诗人豁达、浪漫、诗意的境界。
6、《立秋前六言》
宋•晁说之
今日自须欣喜,明朝池上秋风。
听雨如听古乐,得书似得良朋。
【赏析】今天必须感到欣喜,明天早晨在池塘上吹着秋风。听雨的感觉就像欣赏古代的音乐,获得一本书就像结交到了一个好朋友。
作者表达了今天的喜悦心情和对明天的期待,同时比喻欣赏雨声如同聆听古代乐曲一样美妙,获得一本书就像结交到了一个良朋好友。这篇短文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美好事物的感慨和对知识与文化的珍视。
7、《立秋二首 其一》
宋•叶梦得
江上西风万里秋,际空高浪汹回流。
他时誉贼真非策,此日摧锋盍有谋。
天险漫能凭故国,陆沉端复恨神州。
将军竞绾封侯印,谁为吾君更解忧。
【赏析】江上西风吹送着无尽的秋意,天空边缘高浪滚滚,怒涛汹涌回流。他日如果有人传颂贼寇的真相与策略,而今日又如何折断敌锋而没有谋略。天险虽然能够令敌人凭借故土而立足,但陆沉依然怀恨神州的疆土。将军们努力去绾着封侯的印信,但是谁能为吾主解除忧虑呢。
诗中描绘了江上秋风凉爽,天空高浪滚滚的景象。表达了对敌人虽有谋略但缺乏智慧的嘲讽,并抒发了对祖国疆土的忧虑和对君主的忠诚。将军们希望能为君主解除忧虑,为神州立下赫赫战功。
这首《立秋二首 其一》是叶梦得创作的一首诗,以咏史为题材,表现了诗人对时局和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全诗共分为四句,四句之间的意境逐渐升华,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和将领的忧虑与期望。
第一句“江上西风万里秋”,通过江上西风的描写,将诗人的视野拓展到千里之外,生动地勾勒出了秋天的景色。这里的秋天不仅仅是自然景观的描写,更寓意着国家的秋天,意味着国家危机的到来。
第二句“他时誉贼真非策”,诗人对历史的反思表现出对前人的批评,认为他们的行为并非是英勇的策略,而是对国家的伤害。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第三句“天险漫能凭故国”,强调国家的安危关乎天命。诗人希望国家能够守住自己的国土,避免陷入危险之中。这句表现出了诗人的爱国情感和对国土安宁的渴望。
第四句“将军竞绾封侯印,谁为吾君更解忧”,诗人寄望将领能够竞相担当,为国家出谋划策,解决危机,使国家走向安定。这句表达了对将领的期望和对国家前途的希望。
8、《立秋二首 其二》
宋• 叶梦得
萧关陇水隔天区,壮士何人是破奴。
一日顿传三节度,十年空鬭五单于。
坐谈激烈心犹在,疲俗雕残喘未苏。
安得仓箱盈百万,少令天下足军储。
【赏析】萧关和陇水隔绝了南北方的边界,有哪位英勇的士人能够消灭这些蛮夷。有一天,战报传来三次胜利的捷报,但十年间徒劳地与五个单于酋长战斗。坐下来谈论起往事,激动的心情仍在,疲惫的身躯仍在喘息。但愿能有足够的仓箱,储备足够的百万军需,使天下再也不会缺少军储。
这篇古詩表达了对边疆蛮夷的渴望征服以及战斗中英勇壮志不屈的精神。同时,作者呼吁能有充足的军需储备,确保天下的安宁。
这首《立秋二首 其二》是叶梦得创作的诗歌,通过叙述壮士的奋斗和对国家兴衰的思考,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对当时乱世的感叹。
首先,诗人以萧关陇水为背景,描述了天区的边境地带。这里是壮士与匈奴敌对的战场,壮士们奋勇破敌,但隔着陇水,壮士们的壮丽事迹似乎难以传颂。
诗中提到了壮士一日三节度,十年与五单于交战,强调了他们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然而,尽管他们的努力,国家依然处于战乱之中。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壮士的赞美和对国家的忧虑。壮士们虽然疲惫不堪,但他们的激烈心仍然在燃烧,他们渴望国家能够安定下来,不再饱受战乱之苦。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充足军储的向往,希望国家能够拥有足够的财富和资源来应对外敌的威胁,实现国家的安宁和繁荣。
9、《立秋》
宋•方翥
星光如月映长空,惊起愁眠夜向中。
残暑不妨欺枕簟,隔窗鸣叶是西风。
【赏析】星光犹如皎洁的月亮映照着广阔的天空,惊动了那些因忧愁而难以入眠的人们,使夜晚在半夜时分又重新醒来。虽然残余的暑气依然存在,但并不足以扰乱舒适的床席,隔着窗户传来的叶声正是西风吹拂所产生的。
全诗表现了星光皎洁、夜晚愁眠、残暑侵扰以及夜风吹拂的景象。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诗人生动地表达了愁思萦绕夜晚的情感。
10、《立秋》
宋 •王十朋
节物催吾老,天涯见立秋。
凉微金尚伏,暑炽火初流。
家远思尝稻,年衰怯戴楸。
归耕期已近,河汉望牵牛。
【赏析】节物催促着我的老去,天涯之地迎来了立秋。清凉微风仍然压制着金色的暑热,炎炎烈日方刚开始衰减。我怀念故乡的美食,渴望再尝一口美味的稻谷,但岁月的凋零让我害怕远行。归田耕作的时节已经临近,我望着天空中的河汉星系,仿佛看到了传说中的牵牛织女
诗人通过描绘天涯之地立秋时节的凉爽和暑热初消,表现了岁月催人老去,怀念故乡美食但因年事已高而退缩的心情。诗人望着牵牛织女星的出现,预示着归耕之时已近。整首诗情思凄凉,反映了岁月和离乡之感。
11、《立秋后作》
宋•陆游
宋玉悲秋千载后,诗人例有早秋诗。
老夫自笑心如石,三日秋风漫不知。
【赏析】在千载之后,宋玉悲秋的心情依然可以在诗人身上找到影子。诗人也像宋玉一样,有许多早秋的诗篇。老夫自嘲说自己的心就像坚硬的石头一样,三天的秋风吹拂,却无法感受到其中的变化。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冷漠心态的反思。
12、《立秋月夜》
宋•范成大
已放新凉入簟纹,更驱余溽避炉薰。
穿云竹月时时见,咽露莎蛩院院闻。
稍喜雪山无斥堠,但虞烟驿有移文。
行藏且付蘧蘧梦,明发还亲鴈鹜羣。
【赏析】这首古诗描绘了一个宜人清凉的夜晚景象。凉风吹拂,使人舒爽,暑气都被炉薰所避开。在竹林中,月光穿透云层,时常可见,而蛩蛩莎莎的声音回荡在幽静的院子里。作者略感喜悦,因为雪山无人斥责,但却担忧烟驿传递来的书信。行藏之间,他将这些事情交付于梦境之中,等到明天启程时,将再次亲自去会见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