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朋友圈文案

初春的诗句10首,忽而春风起,微笑待花开

初春,万物复苏,正是充满希望和生机的季节。

古诗词里的初春,或清新淡雅,或热烈奔放。

我们在韩愈的草色中辨认希望,在苏轼的江水里触摸时间,在陆游的茶烟里安顿身心。

当立春后的第一场雨落在江南,当某个清晨推开窗,忽然发现枯枝上冒出米粒大的芽苞,当城市里的玉兰花再度站在枝头,那些被平仄浸润过的春天,正带着古老的智慧,叩响我们被空调恒温的灵魂。

中国文人的初春情结,从来不只是季节更迭的刻度,更是一场关于生命的哲学叙事。

十首初春诗词,在最美的春天,邂逅最美的诗词。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初春的景物有着一种朦胧之美,饱含着初春的含蓄与期待。

韩愈笔下的初春,像一幅水墨画,朦胧而富有诗意。

初春时节,细雨纷纷,落在京城的街道上,像酥油一样柔腻光滑。那绿茸茸的细草,远望青草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种若隐若现的美,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千条万条垂下的柳枝,那是春风剪出的诗情画意。

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将柳树比作亭亭玉立的美人,满树翠绿的叶子恰似她华美的衣裳,千万条下垂的柳枝,如同随风飘舞的丝带。

诗人用“碧玉”、“绿丝绦”等形象生动的比喻,赞美了柳树的婀娜多姿。同时,通过“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设问和比喻,表达了对春风创造力的赞叹。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充满了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当春雨在子夜时分悄然落下,五十三岁的杜甫正蜷缩在茅草修补过半的屋宇下。

这场被后世传诵千年的夜雨,从来不是文人雅士的风月点缀,而是深嵌在中国农耕文明肌理中的集体祈祷。

杜甫笔下的春雨,是善解人意的,温柔又充满力量,它懂得在万物需要的时候悄然降临,滋润着大地,孕育着希望。

它的”好”不在于美学意义,而在于精准叩响了惊蛰的节令密码。

当杜甫在漏雨的茅屋里记录雨声,他听见的不仅是草木生长的声音,更是整个文明对”生生不息”的永恒渴求。

那些沾湿花瓣的雨滴,何尝不是浸润过《齐民要术》的水汽,不是浇灌过《农政全书》的甘霖?

如今我们站在玻璃幕墙后看雨,或许更需要读懂这份镶嵌在汉字里的湿润记忆——它提醒着被空调除湿的现代人:真正的丰饶,永远始于对自然节律的谦卑。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的这首诗,通过竹外桃花、鸭子、蒌蒿等几个简单的意象,就描绘了一幅清新灵动的初春春江图。

苏轼通过桃花三两枝这一细节,捕捉到了春天初至的微妙变化。

鸭子作为水中的生灵,最先感知到江水的温度变化,暗示了春天的到来。

蒌蒿和芦芽都是春天的象征,蒌蒿茂盛,芦芽短小,展现了春天的蓬勃生机。而这是也正是品尝河豚的最佳时机。

诗中充满了对春天细腻的观察与热爱,展现了苏轼对生命的尊重与对自然的敬畏。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去拜访友人,却久叩柴扉无人应答。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失望,因为那探出墙头的一枝红杏,让他感受到了满园的春色。

这枝红杏就像是春天的使者,冲破了围墙的束缚,向人们展示着春天的活力与美好。

在叶绍翁心中,春天是充满力量的,它无法被禁锢,总会以各种方式展现自己的魅力。

村 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笔下的初春,充满了田园生活的诗意,醉人的春色,美好的田园生活。

草长莺飞,杨柳依依,一切都笼罩在朦胧的春烟中,仿佛一幅醉人的画卷。

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与凝练的语言,将自然之美与人性之真融为一体,让读者在平凡的乡村场景中感受到永恒的诗意。这种“以小见大”的创作手法,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从湖水、云气到莺燕、花草,再到白沙堤,构成了一幅完整而和谐的春日画卷。

早莺争抢着向阳的树枝,新燕忙碌着衔泥筑巢,一切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而“乱花”与“浅草”又形成对比,既表现了花朵的繁茂,又突出了草地的柔嫩。

春色虽美,却稍纵即逝,正如“乱花”与“浅草”般短暂。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来到泗水之滨寻觅春天的踪迹。

眼前广阔的天地间,一切景象都焕然一新。

不经意间,便能领略到东风的面容,那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绚烂景象,便是春天的真实写照。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日的美景,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让人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感受到春天带来的蓬勃生机和无限希望。

玉楼春·春景

【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宋祁的这首词,用“闹”字打破诗词中以视觉写春景的惯例,用听觉表现视觉,使春意具象化为一场“热闹”的盛宴。

王国维赞此句“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闹”字突破了传统写景的局限,赋予春景以生命的喧腾与张力。

他笔下的“闹”春,实则是以张扬的姿态对抗人生的虚无——既然春光易逝、浮生苦短,不如在有限中活出极致的热烈。

全词表面写春景,实则探讨生命的意义。“浮生欢娱少”是文人的普遍焦虑,而宋祁的解决之道是“活在当下”——以酒与诗对抗时间的流逝。

词中“劝斜阳”的痴态,恰是宋祁最动人的地方:他明知斜阳不可留,却偏要以酒相邀,这种“向无情处求情”的浪漫,正是中国文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写照。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笔下的江南春天,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千里江南,处处莺啼婉转,绿树红花相互映衬,水边的村庄和山城的酒旗在微风中轻轻飘动。

诗的后两句,由眼前的美景联想到历史的沧桑,南朝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寺庙,如今都笼罩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整首诗将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融为一体,既有对江南春景的赞美,又有对历史兴衰的感慨,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