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次韵仇池冬至日见寄》
宋•苏辙
身如草木顺阴阳,附火重裘百日强。
渐喜微和解凝烈,半酣起舞意仓忙。
吾兄去我行三腊,千里今宵共一觞。
世事只今人自解,苦寒须尽酒如汤。
【赏析】这首诗以个人的体悟描绘了冬至时节的感受。首句“身如草木顺阴阳”形象地写出人在自然规律面前的顺应,暗示了冬至时节阴阳转换的特点。接着,“附火重裘百日强”描述了在严寒中依靠火炉和厚衣保暖的情景,表现了冬季生活的艰辛与温暖需求。
“渐喜微和解凝烈”表达了诗人对天气稍有转暖的欣喜,这种变化使得他心情振奋,以至于“半酣起舞意仓忙”。冬至饮酒的传统在这里体现,诗人借此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共度佳节的愿望:“吾兄去我行三腊,千里今宵共一觞”。
最后两句“世事只今人自解,苦寒须尽酒如汤”寓言深刻,借冬至的苦寒寓意人生的艰难,但诗人认为只有通过饮酒来驱散寒冷,也暗示了面对世事应有乐观豁达的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2、《冬至》
宋•王安石
都城开博路,佳节一阳生。
喜见儿童色,欢传市井声。
幽闲亦聚集,珍丽各携擎。
却忆他年事,关商闭不行。
【赏析】京城的博路热闹非凡,冬至节日阳气初升。欣喜地看到孩子们的欢快神色,街头巷尾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即使在宁静的环境中,人们也聚集而来,手捧珍贵的礼物。回想起往昔的时光,那时的商家交易活动已经不再频繁。
这首诗描绘了冬至这一天的景象和气氛。开篇“都城开博路,佳节一阳生”两句,通过对道路宽阔和初见太阳的描述,营造出一个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博”字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街道宽广无阻,同时也寓意着冬至后日照时间的逐渐变长。
“喜见儿童色,欢传市井声”两句,从孩子们的快乐模样和街市间传递的欢声笑语中,可以感受到人们对这一天的喜悦和期待。这里的“市井声”包含了民众生活的热闹与活力。
接下来的“幽闲亦聚集,珍丽各携擎”两句,则描绘了一种宁静中带着奢华气息的集会场景,人们或许是在庆祝这个节日,互相携带着美好的物品。这里的“幽闲”暗示了一个不为人知的隐秘空间,而“珍丽各携擎”则展现了一种高雅而精致的生活情趣。
最后,“却忆他年事,关商闭不行”两句,却转而表达出一种对过去的怀念和现在情况的对比。在古代,冬至后商路逐渐恢复通畅,但诗人这里提到的“他年事”,可能指的是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或个人经历,而“关商闭不行”则表明了当前的情形与往昔不同,可能是因为战争、封锁等原因导致的商路中断。
整体来看,这首诗在表达对冬至节气氛围的赞美之余,也流露出作者对于历史变迁和现实差异的一种感慨。
3、《减字木兰花.冬至》
宋•阮阅
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
罗袜新成,更有何人继后尘。
绮窗寒浅,尽道朝来添一线。
秉烛须游,已减铜壶昨夜筹。
【赏析】早晨云雾散去,在寒冷的阳光照耀下,周围事物长长的影子又映照在地上,从此以后,白天渐长。也望这日给长辈“拜冬”,进献履袜的习俗代代相传。
冬至以后,天气转暖,寒意渐少。影长渐短,量日影的红线也慢慢变短。从今天开始,夜间秉烛赏游时所携带的记时铜漏壶也将减少筹码。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日景象,通过精细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妙变化的观察。”晓云舒瑞”一句以轻盈的笔法勾勒出冬日清晨的云彩,给人以吉祥之感。而”寒影初回长日至”则透露出冬至后日照时间渐长的信息,表达了季节变化的自然规律。
“罗袜新成”可能指的是诗人刚做好了一双鞋子,或是衣物,准备迎接更加寒冷的天气。紧接着的”更有何人继后尘”则带有一丝对未来或他人的关切,似乎在询问在这清冷的冬日里,还有谁会走上这条路。
“绮窗寒浅”描写了室内的温暖与外面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而”尽道朝来添一线”则可能指的是诗人每天早晨都会增加一点织物的厚度,以应对越来越冷的气候。这里的”绮窗”和”添一线”都是对室内生活细节的刻画,体现了诗人的观察之细腻。
最后两句”秉烛须游。已减铜壶昨夜筹”则描写了夜晚点燃蜡烛的情景,”秉烛”即手持蜡烛,而”已减铜壶昨夜筹”则是说铜壶中的水因为温度的降低而体积缩小,这里”筹”字用得极妙,既形容了水的冷冻,又暗示了时间的推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日常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冬至时节特有的感受,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情怀。
4、《冬至》
宋•文天祥
书云今日事,梦破晓鸣钟。
家祸三生劫,年愁两度冬。
江山乏小草,霜雪见孤松。
春色蒙泉里,烟芜几万重。
【赏析】今日之事如同梦境,晨钟声惊破晓梦。家中灾祸如同三世劫难,一年又逢两次寒冬来临。江山大地少有绿意,只有霜雪中的孤松挺立。春天的景色隐藏在泉水之中,烟雾缭绕,杂草丛生,层层叠叠。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日景象,充满了时间流逝和个人遭遇挫折的情感。首句“书云今日事”表明诗人正在记录或思考当前发生的事情,而“梦破晓鸣钟”则透露出这些事情可能是痛苦而又突然的,如同梦境被清晨的钟声打断。
接下来的“家祸三生劫,年愁两度冬”让人感受到诗人对于家庭不幸和个人的岁月忧虑深重,这些遭遇似乎跨越了三生(即多次的生命),而个人也经历了两次严冬,这里的“冬”既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季节,也隐喻着生活中的艰难时期。
“江山乏小草,霜雪见孤松”则描绘了一幅萧瑟的自然景象。小草不再生长,而孤独的松树在霜雪中显得格外凄凉。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描写,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冷清与孤寂。
最后,“春色蒙泉里,烟芜几万重”表达了一种对于即将到来的春天充满期待却又带着忧虑的情绪。春天的气息在泉水中隐约可见,但这温暖的气息被厚重的烟霭所笼罩,似乎预示了即便是美好的时光也难逃复杂多变的命运。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一种对于时间、遭遇和生命无常的深切感悟。
5、《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赏析】每年每日都像客人般漂泊,心情愁苦如同陷入泥沼难以自拔。我在江边独自衰老,远方的风俗却仿佛亲人般亲近。雪后我拄着藜杖漫步在红崖谷,清晨的朝露使我忆起宫廷的辉煌。此刻心碎得没有一寸安宁,迷失道路不知三秦何处可见。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孤独与凄凉的情感,诗人在冬至这一天感慨万千,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无奈。”年年至日长为客”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漂泊生涯,以及随着时间推移而加深的穷愁。
接下来的”忽忽穷愁泥杀人”则是对这种情感的强烈表达,”江上形容吾独老”更增添了一种超然世外的孤独感。”天边风俗自相亲”一句中,“天边”二字营造出一种遥远与隔绝之感,让人读来不禁生出一种物是人非的凄凉。
在后半首,”杖藜雪后临丹壑”中的”杖藜”暗示了诗人的高龄和孤独,而”鸣玉朝来散紫宸”则可能是在形容某种美好的事物,但在这里却无法为诗人带来慰藉,反而加深了他的孤寂感。
最后两句”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极度悲哀与迷茫,对于失落和寻找的深刻体验。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孤独哲思。
6、《冬至》
宋•戴复古
时光流转寻常事,世故惊心感慨多。
一岁休祥在云气,今朝云气果如何。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首句”时光流转寻常事”,简洁地描绘了时间如流水般悄然逝去的日常现象,而”世故惊心感慨多”则揭示出人世间的沧桑变化让人内心不禁触动,感叹不已。
接下来的两句”一岁休祥在云气,今朝云气果如何”,诗人将一年的吉祥寓意寄托于云气之上,暗示着自然现象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他以疑问的方式,询问今日的云气是否预示着今年的好运,流露出对未来的期待和不确定感。
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深沉,通过寻常的自然景象,寓言人生百态,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和对命运无常的深深感慨。
7、《冬至》
明•孙蕡
冬至至日日初长,久客客怀怀故乡。
梅蕊惟愁雪烂熳,柳条又是春相将。
懒朝违世真自笑,忆远寄书殊未央。
海门关外暮云合,应有南还征雁翔。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冬至时节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首句“冬至至日日初长”点明了节气特点,冬至之后白昼渐长,预示着季节的更替。接着“久客客怀怀故乡”表达了诗人长期离家在外,心中常怀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梅蕊惟愁雪烂熳,柳条又是春相将”两句运用对比手法,梅花在雪中绽放,虽美却也带有一丝愁绪;而柳条则预示着春天即将来临,生机勃勃。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变换,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严冬的无奈,也有对春天希望的期待。
“懒朝违世真自笑,忆远寄书殊未央”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以“懒朝”自嘲,表明自己不喜官场生活,宁愿远离世俗;同时,他对远方的亲人或朋友的思念之情难以言表,只能通过书信来表达这份情感。这既是对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也是对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的深刻思考。
最后,“海门关外暮云合,应有南还征雁翔”以壮阔的自然景象收尾,海面上云雾缭绕,仿佛预示着某种变化即将到来。而“南还征雁”则象征着回归与团聚的希望,呼应了诗人在开头对故乡的怀念。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变化和诗人情感的起伏,营造了一种深沉而又不失希望的氛围,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世界。
8、《冬至》
宋•朱淑真
黄钟应律好风吹,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日长至,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琯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赏析】黄钟响应着和谐的风,阴气收敛阳气上升,美好的气息回荡。随着太阳直射点移动,向日葵的影子也表明了冬至的到来,梅花则在小寒时节抢先开放。八神的符号预示着祥和的年份,六管的律吕触动了葭灰,暗示着节气的更迭。岸边的腊梅已经迎接着寒冬,它们错落有致地预示着春天即将来临。
这首诗描绘了冬天接近尾声、即将迎来新生的场景。黄钟律是一种音乐韵律,诗人用此来比喻冬日的和风吹拂,大地回温,阴霾散去,阳光得到释放,气候逐渐变得温和。葵花影子随着太阳的移动而改变位置,表明日照时间变长,梅花则在小寒前便已经悄然绽放。
“八神表日占和岁”一句中,“八神”可能指代八种吉祥之物或现象,它们在冬至这一天显露出来,为新一年带来好兆。六琯飞葭,形容雪花纷飞的景象,细灰色则是对雪后淡雅景致的描绘。
末了两句,“已有岸旁迎腊柳”写到了冬日里,岸边开始有柳絮出现,预示着春天的到来。而“参差又欲领春来”则表达出大自然中其他植物也随之萌动,想要率先引领春天的脚步。
整首诗通过对气候变化和自然景物生长状态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从冬日向春季过渡的美好画面,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于新生的期待与欢迎。
9、《满江红•冬至》
宋•范成大
寒谷春生,熏叶气、玉筒吹谷。
新阳后、便占新岁,吉云清穆。
休把心情关药裹,但逢节序添诗轴。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
清昼永,佳眠熟。
门外事,何时足。
且团栾同社,笑歌相属。
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纵不能、将醉作生涯,休拘束。
【赏析】这首《满江红·其一》冬至词,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它以寒谷春生为引子,描绘了冬至时节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新年的期待和对生活的热爱。”熏叶气、玉筒吹谷”形象地描绘了冬至时分,暖气上升,人们用玉筒吹出谷物的气息,象征着生机勃发。接下来,诗人强调不需过于忧虑心情,应抓住节日气氛,增添诗情画意,表现出豁达乐观的态度。
“笑强颜、风物岂非痴,终非俗”,诗人笑对生活,认为欣赏自然之美是痴情而非俗套,流露出对平凡生活的深深热爱。在白天漫长、夜晚安睡的时光里,诗人希望与朋友们欢聚一堂,共享欢乐。他甚至设想精心酿造美酒,吟咏梅花,即使不能沉醉其中,也绝不让自己受到世俗束缚。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传统节日的珍视,以及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10、《冬至》
宋•姜特立
老来心绪怯年光,又见春来报一阳。
未必暗添宫线永,只应先引鬓丝长。
【赏析】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姜特立所作的《冬至》,以个人的内心感受描绘了老年的感慨。首句“老来心绪怯年光”表达了诗人随着年龄增长,对时光流逝的敏感和畏惧,心境变得越来越怯于面对新的一年的到来。次句“又见春来报一阳”则点出冬至这个节气,暗示着春天将至,但同时也带来岁月更迭的忧虑。
后两句“未必暗添宫线永,只应先引鬓丝长”进一步抒发感慨,宫线指的是古代女子头上插的簪子,这里借指生命的衰老。诗人认为,虽然岁月可能会悄悄地在人的生命中增添皱纹(宫线),但更直接的迹象可能是鬓角的白发渐长。这两句寓言性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无奈和对青春不再的哀叹。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暮年的深刻体验和对岁月流转的深深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