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前两句描绘西北边塞的壮阔与孤寂,后两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凸显战士们不惧战争艰苦,保家卫国、不破敌不回的坚定意志。
《别云间》
明・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以自身经历,“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诉说抗清被俘的悲愤。“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展现他至死不渝的抗清决心,满含爱国深情。
《白马篇》(节选)
魏晋·曹植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诗中先以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勾勒英勇形象。“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表明舍私念,“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则将游侠儿为国家奋勇献身、不惧生死的爱国主义精神推向高潮。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虽 “僵卧孤村”,却仍 “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将风雨声幻化成战斗场景,报国之情跃然纸上。
《过零丁洋》
元·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回顾一生坎坷,“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自比身世与国家命运。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明舍生取义、忠诚爱国的高尚气节。
《雁门太守行》
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中用 “黑云压城城欲摧” 渲染战争紧张,“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则体现将士们为报答君恩,不惜战死沙场的无畏精神与爱国情怀。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清・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林则徐一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震古烁今,即便被贬,仍将国家利益置于首位,展现无私奉献与担当。
《出塞》
清·徐锡麟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开篇便气势不凡,传达出出征的豪迈与消灭敌人的坚定决心。“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更是直抒胸臆,展现出诗人甘愿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整首诗语言质朴刚健,没有过多修饰,却将爱国情怀与无畏勇气表达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热血沸腾 。
《满江红・汉水东流》
宋·辛弃疾
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但从今,记取楚楼风,庾台月。
辛弃疾借缅怀先辈 “君家飞将,旧时英烈” 激励友人,“马革裹尸当自誓” 表达愿为国捐躯的决心,尽显爱国豪情与英雄气概。
《满江红·写怀》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 “怒发冲冠” 起笔,尽显悲愤。“靖康耻,犹未雪” 表明雪耻复国之志,全词激昂奋进,饱含爱国激情与收复失地的迫切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