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朋友圈文案

中秋节的来历及习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年一度的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你知道多少?中秋节又称祭月节、仲秋节、团圆节等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节日,时间为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得此名,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先民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是天子夕月、秋社、赏月以及月宫的传说等多种风俗事项汇合而成的节日。起源于‌先秦,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正式定立于‌北宋,盛行于宋朝以后,明清时期,中秋节与春节齐名,成为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作为我国传统节日中的璀璨明珠,其由来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人们会准备各种水果和食物,以表达对月神的敬意,祈求家庭美满幸福,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盼。

中秋节祭礼有祭月 、 赏月 、 吃月饼 、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

祭月

祭月,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节”。 秋夕祭月由来已久,源自天象崇拜,祈求助力完成心愿,故此拜祭。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在祭月仪式中,人们会精心准备各种祭品,比如月饼、水果、鲜花等。这些祭品寄托了对月神的敬意,也寄托了人们对丰收、平安、幸福的美好期许。

赏月

赏月,是一种充满诗意与浪漫的活动,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人在中秋佳节时的重要习俗。

月到中秋分外明”、“月是故乡明”,古代,人们都把月亮看作一种思乡的工具,也有许多描写月亮的诗词,特别是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说道:“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而现在,虽然时代在变迁,但赏月的魅力依然不减,它依然是人们在中秋佳节里传递情感、感受美好的重要方式寄托了人们对家人浓浓的思念。

吃月饼

吃月饼,也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最开始,月饼作为祭品供奉给月神,后来逐渐成为人们在中秋佳节相互馈赠、品尝的美食。其圆形象征着团圆和完整,是家庭团聚的象征,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此外,吃月饼还有感恩、祈福、祭月的文化意义,体现了人们对亲人、朋友、教师等的感激之情,以及对事事如意、圆满成功的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