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作者:杜甫 | 朝代:唐
以“迟日”点明春日悠长,江山如画,春风携花草清香拂面而来,展现春日的辽阔与生机。动静结合,融自然之美于简朴语言中。
2.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作者:苏轼 | 朝代:宋
以桃花初绽、江鸭戏水表现早春的灵动,巧妙点出“水暖”的细微感知,暗含哲理:生命对自然的敏感与呼应。
3.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作者:韩愈 | 朝代:唐
细雨如酥油般滋润万物,草色若隐若现于远处,精准捕捉初春朦胧之美,虚实相生,极富画面感。
4.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作者:王安石 | 朝代:宋
“绿”字化静为动,赋予春风以生命力,江南春色跃然纸上。末句借明月寄乡愁,春景与归思交织,含蓄深沉。
5.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作者:王维 | 朝代:唐
以“桂花落”的细微之声反衬春夜静谧,空山无人却生机暗藏,禅意与诗意交融,展现春的幽玄之美。
6.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作者:僧志南 | 朝代:宋
杏花细雨轻柔沾衣,杨柳风拂面温润,以触觉写春意,细腻传神,尽显春日和煦与柔情。
7.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作者:白居易 | 朝代:唐
繁花渐次盛放,浅草初长,以“乱”“浅”二字描摹春景的蓬勃与无序,暗含对生命力的赞叹。
8.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作者:宋祁 | 朝代:宋
绿杨如烟,红杏争艳,“闹”字拟人化春意,视觉与听觉交融,展现春日的喧闹与热烈。
9.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作者:朱熹 | 朝代:宋
以“万紫千红”概括百花齐放的盛景,强调春的普遍性与包容性,哲理与诗意并存。
10.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者:高鼎 | 朝代:清
孩童与纸鸢为春景注入活力,东风托起童真,展现春日里人与自然的和谐欢愉。
11.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作者:陆游 | 朝代:宋
夜雨润物无声,晨起杏花叫卖,以听觉串联时序,春雨与市井气息交织,春意悄然渗透生活。
12.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作者:叶绍翁 | 朝代:宋
以“出墙红杏”象征春光的不可遏制,以小见大,暗含对生命自由的礼赞,意象鲜活灵动。
13.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作者:贺知章 | 朝代:唐
将春风比作剪刀,裁出柳叶细长,拟人化手法赋予自然以匠心,展现春的创造力。
14.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作者:杜牧 | 朝代:唐
莺啼、绿红相映、酒旗招展,全景式描绘江南春色,声色交织,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
15.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作者:高鼎 | 朝代:清
“醉”字拟人化杨柳,春烟朦胧中草木蓬勃,飞鸟翩跹,尽显春日生机与迷离。
16.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作者:孟郊 | 朝代:唐
以“疾马看花”写登科后的狂喜,春风与繁花烘托心境,春景与人生际遇巧妙融合。
17.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作者:戴叔伦 | 朝代:唐
燕子未归、杏花寒雨中,以寂寥之景暗喻春暮,烟雨朦胧中透出淡淡的哀婉。
18.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作者:岑参 | 朝代:唐
本为咏雪,却以梨花喻雪,反衬春意,想象奇绝,展现边塞春寒中的壮美与浪漫。
19.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作者:王维 | 朝代:唐
红豆寄相思,春发新枝,以物喻情,含蓄隽永,将春的萌动与人间情思融为一体。
20.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作者:杨巨源 | 朝代:唐
设想繁花似锦时游人如织,以虚写实,提醒珍惜初春的静谧,蕴含对审美时机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