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朋友圈文案

有关月亮的古诗7首,共赏经典里的月色

在古典诗词的璀璨星河里,明月向来是文人墨客钟情吟咏的意象。

面对明月,有的诗人沉醉,有的诗人思乡,无论怀有哪一种情感,诗词中的明月皆皎洁无垠。

而人生亦如月缺月圆一般,月缺时,或许满心落寞,月圆时,或许喜乐安然。

世事如梦幻泡影,人生似飘零孤舟。

在一生的起起落落、悲悲喜喜中,你当懂得,执念于任何一种境遇都难以扭转人生的航向,如此豁达,便是超脱!

《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在王维的诗中,明月是静谧中的知己。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深林中无人知晓我的存在,只有一轮明月静静相伴,洒下清辉,仿佛在与我心灵相通。在这寂静的竹林深处,明月成了诗人最温暖的陪伴,让孤独的时光也变得诗意盎然。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虽未直接写明月,但那送别之际的夜晚,明月或许正默默见证着这份深情。

寒冷的雨水连夜洒满吴地江天,清晨送走好友后,只留下楚山的孤影。若洛阳的亲友问起我的情况,就告诉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在这样的情境下,明月仿佛是友情的见证者,它默默洒下光辉,为这离别增添了一份清冷与深情。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在王安石的诗中,明月是归乡的期盼。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那皎洁的明月,承载着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它高悬天际,仿佛在召唤着游子归来。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在辛弃疾的词中,明月是乡村夏夜的精灵。

明亮的月光惊飞了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的鸣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那明月,为乡村的夏夜增添了一份宁静与祥和,让诗人沉醉在这美好的田园风光中。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在杜甫的诗中,明月是故乡的象征。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色寒露的季节,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虽有兄弟都离散各居一方,已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那故乡的明月,寄托着诗人对亲人的深深牵挂,即便身处他乡,也觉得故乡的月最为明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佳节,苏轼借明月抒发对亲人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在孟浩然的诗中,明月是孤寂中的慰藉。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仿佛和人更亲近。在那孤寂的旅途,明月相伴,给漂泊之人带来丝丝温暖,让那颗孤独的心有了一丝慰藉。

最美不过月初升,最柔不过月华清。

在夜幕中最静的时刻洒下清辉,是结束喧嚣后的宁静祥和,是黑暗之中的温柔指引。

月圆月缺似人生,古稀恰如月辉明。

花开花落,月圆月缺,人生真如白驹过隙。

未来有多远,我们都无法预知,莫急莫躁,即便最后没有功成名就,明月相伴已是你我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