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忆江南·江南好》(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 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红与绿的强烈对比,构建出色彩绚丽的阔大图景。“红胜火”将江花在朝阳映照下的明艳热烈推向极致;“绿如蓝” 则细腻描绘出江水的浓郁碧绿。
2. 《绝句四首·其三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赏析:“两个黄鹂鸣翠柳”,翠柳是鲜嫩的绿色,与活泼跳跃、羽毛鲜黄的黄鹂相互映衬 ,色彩清新明丽,展现出春日的生机与活力。“一行白鹭上青天”,白色的白鹭在湛蓝如洗的天空中飞翔,一白一蓝,色彩简洁又对比强烈,画面开阔辽远,尽显自然之美。
3.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 赏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经霜的枫叶红得夺目,比二月春花还要艳丽。这红,是秋天独有的色彩,是生命在历经风霜后的热烈绽放,与远处的寒山、白云相互映衬,在冷色调的背景下,枫叶的红更显炽热,为秋景增添了浓郁的诗意与生命力。
4. 《江南春绝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 赏析:“千里莺啼绿映红”,大笔勾勒出江南春天的全景,处处是绿树红花相互辉映,绿是生机盎然的底色,红是点缀其间的亮色,黄莺在其间啼鸣,有声有色,展现出江南春日的繁华与热闹。红绿搭配,既清新又绚丽,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南春景图。
5.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赏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莲叶一望无际,碧绿连天,展现出生命的蓬勃与浩瀚;在阳光照耀下,荷花红得格外鲜艳,“无穷碧”与“别样红”相互衬托,将西湖六月荷花盛开的美景推至极致 ,色彩对比强烈又和谐统一,尽显夏日西湖的独特魅力。
6. 《菩萨蛮·大柏地》(毛泽东)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 赏析:“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诗人连用七种色彩,描绘出雨后彩虹的绚丽夺目,仿佛是有人手持彩绸在空中翩翩起舞,充满浪漫奇幻色彩。“关山阵阵苍”,雨后青山一片苍翠,与彩虹的绚烂相互映衬,使画面丰富和谐,既有自然之美,又蕴含着革命胜利后的豪迈与喜悦。
7. 《天净沙·秋》(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 赏析:“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青、绿、白、红、黄,多种色彩交织。青山沉稳,绿水灵动,白草在秋霜中尽显沧桑,红叶似火,黄花灿烂,这些色彩为萧杀的秋景增添了生机活力 ,一扫秋日的悲凉,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秋日韵味。
8. 《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宋·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
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
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 赏析:“红树间疏黄”,秋天的树林中,红色的树叶间夹杂着稀疏的黄叶,红与黄的交织,细腻地描绘出秋林色彩的丰富变化,既有热烈的红,又有柔和的黄,展现出秋天色彩的渐变之美,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寄托着词人淡淡的秋思。
9.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 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黑色的云如巨大的压迫感扑面而来,象征敌军的嚣张气焰;“甲光向日金鳞开”,金色的铠甲在日光下闪耀,代表守城将士的雄姿英发,黑与金对比强烈,爱憎分明。“塞上燕脂凝夜紫”,暮色中,紫红色的血迹凝重而神秘,为战场增添了悲壮色彩,多种色彩交织,营造出紧张、壮烈的战斗氛围 。
10. 《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唐·李益)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
– 赏析:“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经霜的柿叶变得通红,在秋日里格外醒目,湛蓝的天空如水般澄澈,与红楼相互映衬 ,红、蓝、红的色彩组合,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秋日画卷,画面层次分明,意境开阔,展现出秋日的清朗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