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朋友圈文案

关于母爱的诗词名句15句,品味永恒的母爱

01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唐·孟郊《游子吟》

最朴素的一针一线,缝进最深沉的无言大爱。“密密缝”的不止是衣裳,更是母亲千般不舍、万般担忧的绵密心意,唯恐游子漂泊在外,归期难定。

02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元·与恭《思母》

寒霜打落芦花,如同母亲逝去,泪湿衣衫。再归故里,柴门旁已永无那白发慈母倚门翘盼的身影!物是人非,倚门之望成永恒追忆,锥心之痛尽在“无复”二字。

03

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清·慈禧《祝父母诗》

父母为子女耗尽毕生心血,此情此心,普天之下皆同,令人感佩哀怜!一句直白感叹,超越身份,道出普世至理。父母之爱,无私无我,倾尽所有。

04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清·蒋士铨《岁暮到家》

久别归家,母亲一见便心疼我容颜清瘦,声声呼唤,急切询问在外所受的苦楚辛酸。一“怜”一“问”,刻骨描摹出慈母眼中无他、唯有儿安的揪心情状。

05

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

——唐·司空图《步虚》

忆幼时母亲亲授道家步虚之礼,那庄严虔诚的仪范,仿佛天上仙官降临凡尘。母亲不仅是生养者,更是人生最初的引路明灯,其精神指引如星火长存。

06

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

——清·倪瑞璿《忆母》

“我”常在暗夜因思念母亲而落泪,却又惶恐担忧:母亲思儿的泪水,只怕流得比我更多更深!以己泪推及母泪,道出母子连心之痛,更见母爱情深,如海难测。

07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清·黄景仁《别老母》

掀开帷帐拜别老母远行,只见母亲白发萧疏,泪眼枯干,愁容满面。白发、泪眼、枯容,触目惊心,将游子离乡时对母亲衰老的不忍与愧疚刻入骨髓。

08

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

——唐·孟浩然《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

十五岁的少年时光,身着彩衣,在慈母面前尽孝承欢的温馨场景。孝亲不在宏愿,而在日常承欢,使父母展颜,便是无价珍宝。

09

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元·王冕《墨萱图·其一》

灿烂的萱草花在北堂下丛生。南风吹拂花心,它摇曳着是为谁吐露芬芳?以萱草喻母,借花之“摇摇为谁吐”,隐喻母亲对游子深切的思念与无言的守候。

10

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

——清·朱柏庐《劝孝歌》

纵使老母年过期颐,心中念念不忘的仍是那已至耄耋之年的孩子。母爱如长河,永不枯竭;牵挂似藤蔓,绵延一生。在母亲眼中,孩子永远是孩子。

11

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

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唐·白居易《慈乌夜啼》

斥战国吴起母逝不归,叹此类人辈,其心禽兽不如!借慈乌反哺典故,以犀利对比,痛斥不孝,申明孝乃人伦根本,禽兽尚知,人岂能违?

12

将母邗沟上,留家白紵阴。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宋·王安石《将母》

送母亲至邗沟居住,自己留在白紵山下。纵隔南北,每当月明听见杜鹃啼鸣,思念便跨越山河。空间阻隔,难断孝子拳拳之心。

13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稚嫩的小草之心,如何能报答春天那普照万物的温暖阳光?以“寸草”自喻,以“三春晖”喻母爱,道尽子女面对浩瀚亲恩时永恒的愧疚与无力感。孝心永存,恩情难偿。

14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先秦《论语·里仁》

双亲健在时,不宜远行;若不得已远行,必告知明确方向与归期。古训谆谆,强调对父母安危的深切挂虑与责任,是孝亲最朴素的实践。

15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汉·韩婴《韩诗外传》

树想静止,狂风却吹个不停;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等不及离去!此千古一叹,如暮鼓晨钟,惊醒世人:尽孝须趁早,莫待亲不在时空留无尽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