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任重者其忧不可以不深,位高者其责不可以不厚。”——王安石《节度使加宣徽使制》:担重任者,忧虑不可不深;居高位者,责任不可不重。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权力越大,责任越需扛稳。
2.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这是士人的崇高担当,为天地确立起生生之心 ,为百姓指明一条共同遵行的大道,继承孔孟等以往的圣人不传的学问,为天下后世开辟永久太平的基业。
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体现心怀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胸怀。
4.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国家的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激励着每个人为国家命运担当付出。
5.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尽显为国家担当不惧牺牲的精神。
6.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汤霖(晚清学者,最早将此语连用 ):面对艰险困难,只要合乎道义、职责所在,就不能畏惧逃避,而应当仁不让地担负起责任、有所作为。
7. “居其官,则思尽其职。”——朱熹:处于某个官职上,就要想着尽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强调为官的担当尽责。
8.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孔子对子张问政的回答 ):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这是为政者担当的基本准则。
9.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心中立下比海还深的誓愿,怎会让国家大好河山沦陷,展现出强烈的担当意识和爱国情怀。
10.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士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定,因为肩负的责任重大,前路漫长。这是对担当者最根本的要求:唯有内心强大,方能承载使命、奔赴远方。